遗产包括的主要法律范围

2024-05-20 00:30

1. 遗产包括的主要法律范围

1、死者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合法财产(收入、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2、林木、牲畜和家禽;
3、法律允许所有的生产资料;
4、文物、资料、债权、债务和法律规定的其他合法权益(如著作权、财产权——稿酬、奖金等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应该说明的是,如果家庭财产未分割,应先析产,确定哪些财产属死者所有,只有属死者的那份财产才能列入遗产范围。死者生前赠与他人的财产也不能列入遗产范围。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的财产,不能当做遗产(如租赁的房屋、承包地、自留地、鱼塘等)经国家有关机关鉴定认为应由国家保存的文物、档案、文件、物件等,应归国家所有,不能列入遗产。上交国家后,有关机关给予的报酬,可列入遗产范围。与人身相联系的权利、义务不能列入遗产范围(如死者生前由国家给予的抚养费、残废扶助费等)。死者死后家属所领取的抚恤金、家庭生活困难补助金,是国家用来抚恤和帮助死者扶助生活困难的家庭和依靠死者生活的未成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的,也不属于遗产范围。如果是夫事一方死亡,夫妻共同生活时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原则上不应作为遗产分割,应留给死者生前的配偶继续使用。
一、死者抚恤金等费用是否可以继承
抚恤金是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死者家属的一种补偿费用,是对死者家属的抚慰和经济补偿,应由受抚慰的家属享有。单位支付的一次性抚恤金是职工死亡后,所在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死者家属或其生前被抚养人的精神抚慰和经济补偿。由于抚恤金不是给予死者的,也不是死者生前的财产,发给死者家属的抚恤金不是对死者的经济补偿,而是有关单位给予其家属的物质帮助和精神安慰,特别是用以优抚、救助那些依靠死者生活而无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直系亲属,并非死者的个人财产,一般来说,抚恤金抚恤的对象是死亡人的近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及依靠其生活的未成年的弟、妹和抚养人。
享受抚恤金待遇的人一般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必须是死者的直系亲属;
二是死者生前主要或部分供养的人。死者的近亲属对于抚恤金均享有权利,抚恤金的分配可以参照遗产的分配原则来处理。因此,故抚恤金不属于遗产的范围,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遗产包括的主要法律范围

2. 法律规定的遗产的范围是什么

遗产的范围如下:
1、公民的收入、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2、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3、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4、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5、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6、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比如住房公积金等。
一、可继承丈夫遗产的范围是怎样的
可继承丈夫遗产的范围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二、债权人死亡,其父母能要求债务人还款吗
能。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1、公民的收入;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这里所说的“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主要指有价证券,如股票、票据、提货单等,还有债权。对于债权来说,只要其不具有人身性质,不论其发生的依据为何,都可以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承。
三、丧葬费能代位继承吗?
丧葬费不能代位继承。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3. 遗产的范围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遗产的范围如下: 1、公民的收入、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2、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3、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4、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5、公民的 著作权 、 专利权 中的财产权利; 6、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比如 住房公积金 等。 《 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 继承 的遗产,不得继承。

遗产的范围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4. 遗产的范围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遗产的范围如下:1、公民的收入、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2、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3、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4、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5、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6、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比如住房公积金等。【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5. 遗产范围的法律规定

遗产包括积极遗产和消极遗产。积极遗产是指死者生前个人享有的财物和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性权益,消极遗产是指死者生前所欠的个人债务等。我国法律对遗产明确了定义,是指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根据该规定,可见我国遗产是指积极遗产。但遗产不限于被继承人死亡时已经存在的财产,被继承人死亡时尚不存在但基于其生前行为而在死后获得的财产性利益也属于遗产的范围。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的范围是:1、公民的收入。2、公民的房屋、家具和生活用品。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遗产的保管继承遗产的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任何人不得侵吞或者争抢。人民法院在审理继承案件时,如果知道有继承人而无法通知的,分割遗产时,要保留其应继承的份额,并确定该遗产的保管人或保管单位。因保管遗产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应当从遗产中扣除或由继承人支付。人民法院对故意隐匿、侵吞或争抢遗产的继承人,可以酌情减少其应继承的遗产。遗产的确定1. 共有财产中属于其他人的财产。2. 承包权。3. 使用权4. 房屋租赁权。5. 复员6. 抚恤金、保险金。我国《继承法》第3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遗产作为继承权的客体,它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所有财产和继承法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权益。根据《继承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遗产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公民生存时的个人合法财产不能作为遗产。2、遗产是公民遗留的财产。3、遗产是公民死亡时尚有的财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遗产范围的法律规定

6. 法律上规定不属于遗产范围的有哪些

法律上规定不属于遗产范围的有如下:
1、给予受害者一定数额的抚恤金和其他生活津贴,以支持和赡养受害者的家属;
2、人身保险金;
3、被继承人与他人共有的财产中属于他人的财产;
4、被继承人生前赠与他人的财产;
5、被继承人的财产使用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一、不尽赡养义务的能分配遗产吗
不尽赡养义务的能分配遗产。但是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二、哪些财产算做是遗产
算做是遗产的财产如下:
1、遗产是指不因被继承人死亡而消灭的转移给继承人的一定民事权利和义务;
2、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合法财产不仅仅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财物,也包含财产权利,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能继承;
3、遗产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着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以及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7. 法律规定遗产不包括哪些

一、遗产不包括哪些
①与被继承人密不可分的人身权,人身权不能继承。如著作权中署名权。
②与公民人身有关的债权、债务。以特定身份为客体的,不能继承。如受遗赠人(被继承人)先于遗赠人死亡的,受遗赠人的继承人不能继承遗赠中指定的财产。
③国有资源的使用权。如采矿权、渔业权等。须重新申请,不能继承。
④承包经营权。承包的收益可以继承,法律允许继承人继承的可以继承承包。
⑤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与房屋一同转移,但是此权利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还有几种特殊情况,实践中也经常遇到。
1、商业保险金的继承(包括财产保险、人身保险):①财产保险可以继承;②人身保险没有指定受益人,可以继承,指定受益人,保险金应付给受益人。
2、抚恤金:被继承人生前给付其本人的抚恤金(工伤的工人,残疾军人的抚恤金)。其是本人生前的合法财产,可以继承;
3、死亡赔偿金:用于安抚死者近亲属,不是遗产,不能继承。
4、股权:《公司法》第76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但在有数个继承人,且继承均愿意持有股权,而公司章程又没有特殊约定的情况下,所有继承人能否均成为股东?对此法律法规未有明确规定,属于有争议的话题。
5、复员、专业军人的复员费、转业费、医疗费的继承:复员费、转业费、医疗费可以继承,但复员费、转业费有可能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的区分,一般情况下,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约定的按法律规定具体计算。医疗费不是夫妻共同财产。
二、继承人是否可以随时作出放弃继承
根据《民法典》,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可以理解为,继承的发生是以被继承人死亡(生理死亡或被宣告死亡)为法定要件,不以继承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继承人放弃继承,放弃的应该是已经继承的财产的所有权。理由是继承在被继承人死亡时就已经发生,而此时,财产已经发生转移,只不过是在分割前由继承人共同共有。
继承人是不可以随时作出放弃继承的。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

法律规定遗产不包括哪些

8. 法定遗产的范围是什么

遗产是指死者生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和根据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权益。
主要包括:
①死者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合法财产(收入、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②林木、牲畜和家禽;
③法律允许的所有生产资料;
④文物、资料、债权、债务和法律规定的其他合法权益(如著作权、财产权--稿酬、奖金等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一、遗产继承如何进行分配
1、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的原则。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因此,继承人在分割遗产前要注意死者是否留有遗嘱,如果留有遗嘱,首先应按遗嘱继承方式分割被继承人的财产。虽有遗嘱,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遗嘱处分的遗产。
2、保留胎儿继承份额的原则。
在分割遗产时,如死者遗有未出生的胎儿,应给胎儿保留应当继承的遗产份额,其应继承的数额一般以共同参加继承的各法定继承人的平均数额为参考数额。如果胎儿生下是活体,这份遗产由胎儿这一继承人继承;如果胎儿出生是死胎,这份遗产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
3、物尽其用的原则。
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损害遗产的效用。对于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办法处理。继承人在分割遗产时,要注意贯彻这一精神。如:对房屋要照顾缺房的继承人;对生产工具要照顾生产需要的继承人;对图书资料要照顾从事有关业务的继承人,等等。这样才能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